关于下发《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4-11-19 点击数:

院属各部门:

经研究决定,现将《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下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

附件2: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

二〇一四年五月六日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下简称精品课程)建设是学院课程建设工程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科学、有序,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和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铸造精品”的办学理念,将投资建设与课程自我发展结合起来,做到精品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有机结合,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拓展教育教学方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每三年遴选5-10门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建设,力争在6年内完成10-20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8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课程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全面达到精品课程标准。

三、建设管理

1、精品课程建设实行分级管理。各系(部)负责本系(部)精品课程的建设管理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教务处负责院级精品课程立项、检查、验收,以及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且每三年召开一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布置下一轮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2、精品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制

(1)精品课程负责人条件: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一般应具有正、副高职称;院级精品课课程负责人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一线教师精品课程立项数应不低于总数的80%。

(2)精品课程负责人职责:负责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小组,负责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工作,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管理,负责向系(部)和教务处报告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3)学院相关部门应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以保证精品课程的正常运行和精品课程网上资料的正常使用。

四、 立项条件

1、做好建设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应与专业建设方向相一致,重点专业和专业集群课程优先建设,力争做到核心课程精品化和精品课程核心化,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2、课程组要求。课程组成员素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其成员应具有合理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课程组成员应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课程建设。课程组成员一般为5人左右。

3、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精品课程应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4、教学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5、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6、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7、教学队伍。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8、实践条件。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五、申报、评审和立项

1、精品课程分为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类,立项范围为基本素质课、职业基础技能课、职业核心技能课,其中重点专业的职业基础技能课、职业核心技能课及涉及面广的基本素质课可优先立项。原则上已有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不再立项,特殊情况须说明原由。

2、精品课程立项程序:课程负责人申报,系(部)推荐,教务处审核,学院评审。

(1)课程负责人填写《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表》(一式三份)(附件1)。

(2)系(部)根据评审指标要求(附件2),整理相关材料,向教务处推荐。

(3)教务处初审后,交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院领导批准。

(4)学院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择优推荐省级精品课程,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

3、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周期为三年,建设期为2-3年,实行“动态管理、中间淘汰”制度,宁缺毋滥。

六、课程验收

课程负责人认为已基本达到精品课程验收条件时,可按下列程序申请验收:

1、课程组自评。凡申请验收的精品课程,应根据精品课程验收指标体系(另行发布)如实自评,撰写自评报告,由系(部)签署意见后将自评报告报教务处。

2、学院验收。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对课程组自评报告和课程网页进行初审,提出课程评价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

3、院领导审定。院领导根据专家意见,确定评价课程的最终等级,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申报的依据。

七、建设经费及管理

1、对已批准立项的各级精品课程将给予专项经费资助,院级精品课程5000元/门,省级8000元/门,国家级20000元/门。

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基本建设,包括精品课程的教师培训,参加学术会议,购置图书资料、材料,课件开发、大纲编写、教材和教参资料建设、题库建设、视频制作等费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

2、经费使用。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课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并按建设进度拨付。课程立项后下拨20%,中期检查合格后下拨30%,验收时下拨20%,整改完成后下拨30%。

3、精品课程验收每年组织一次。凡通过验收的课程,学院授予“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

4、对已经立项,经限期整改仍不合格的课程,将责令停止建设,并追回已拨经费,课程负责人三年内不得再主持或参与相关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八、说明

1、2013年以前,院级精品课程称号继续使用。2014年起,启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称号,两者级别相同。

2、有经费资助的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不再配套建设经费。

九、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并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书

推 荐 系(部)

课 程 名 称

课 程 类 型 □素质课 □技能课 □核心技能课 □其他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所属专业类名称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填写)

课 程 负 责 人

填 报 日 期

二〇一四年五月

填 写 要 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签字,课程建设系(部)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基本情况

课程负责人


性 别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学位


职业资格证书


所在系(部)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

(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教学情况

课程负责人近三年承担本课程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项);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成果)(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技术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结构(含兼职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证书

专业

领域

在教学中承担的

工作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签字























































课程

团队

整体

素质

及青

年教

师培

课程团队的“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及职业资格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优秀教育技术骨干配置、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教学

改革

与研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3.课程建设

详细介绍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对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定位与作用,持续建设和更新情况:

4.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等:

5.课程资源

资源特色


基本资源清单


拓展资源清单及建设使用情况


6.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同行评价、行业企业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社会使用评价等:


7.系(部)支持

详述系(部)对本课程已有的支持,对下一步深入推进建设新的承诺与措施设计:









8.承诺与责任

1.系(部)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

2.系(部)和课程负责人保证申报所使用的课程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无侵权使用的情况;

3.系(部)和课程负责人保证课程资源及申报材料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规定,可以在校园网上公开传播与使用;

4.申报课程入选后,系(部)和课程负责人同意免费供全院共享。

课程负责人签字:

系(部)公章:

日期:

附件2: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

一、评审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制定。

2.评审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审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包括否决性指标、评分指标和专家评审意见三部分。

3. 否决性指标包括6项否决情况,评审对象出现任一情况,即判定为不合格,记为“0”分,不再进行评分;评分指标总分计算:M = ∑KiMj,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j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专家评审意见为对评审对象的总体评价。

二、评审指标

1.否决性指标

(1)近四年课程负责人未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

(2)有涉及国家安全、保密及其他不适合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

(3)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导向性或严重的科学性等问题;

(4)存在严重知识产权争议;

(5)申报材料造假。

注:如评审专家判定评审对象存在以上情形,须写明具体情况及出处。

2.评分指标及内涵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分标准

分值

评分等级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1.

课程设计︵15分︶

1.1课程定位

服务对象

充分考虑高职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用户的学习需求,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7






1.2建设方式

校企合作

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开发、使用、推广,充分体现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行业企业对课程建设的贡献大。

8






2.

持续

更新

与共

享︵

28

2.1

吸引力

网络浏览量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课程网站访问量大,资源下载次数多,被引用频繁。

10






2.2

内容更新

更新率

按照精品课程建设五年规划持续推进建设,上网课程内容每年更新率达到10%以上。

10






2.3

媒体应用

表现与传播方式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恰当表现形式和工具开发并汇集教学资源,便于用户浏览、下载、链接和使用,课程网站无访问限制或“无法访问”监控记录。

8






3.

教学

团队

17

3.1

负责人

行业影响力与教学

承担本课程主要教学任务,工学结合的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主持(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更换负责人,也能保证后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8






3.2

教学

队伍

课程建设、教学工作

及时根据课程发展要求调整“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数量和比例;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并承担一定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9






4.

教学

资源

30

4.1

基本资源

专业教学支撑性

系统、完整、科学,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及利用以及课程改革成果,有力支撑教学目标实现。

10






4.2

拓展资源

社会服务覆盖面

涵盖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岗位技能培训、新技术普及、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反映本课程的持续建设成效,如各类典型新技术应用、生产案例等,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12






4.3

资源创新

原创性

资源

原创性资源比例较高,引用非原创性资源,除指明作品的名称和作者的姓名(名称)外,均已获得许可使用的授权,知识产权清晰,符合技术标准。

8






5.

建设环境

10

5.1

管理支持

常态化

管理

利用校园网,实现课程建设的常态化管理。

5






5.2

机制建设

难点突破

形成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系(部)间通力合作,师生与社会共建的长效建设机制,保证课程的高效使用和可持续建设与更新。

5






注:(1)课程基本资源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支撑性网络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保障,能与实际教学条件相结合支撑教学活动,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应包含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习题、试题库等;拓展资源是在基本资源基础上,面向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扩展的自学、培训、进修、检索、科普、交流等内容,体现课程技术特点并向产业领域扩展,如素材库、培训包、工种包、企业案例等。课程基本资源须全部上网免费共享,符合出版物标准的拓展资源按照出版协议有条件共享。

(2)视频是课程的主要资源之一,也是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表现方式,主要呈现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工学结合的课程特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施过程以及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程单元设计说明等课程设计指导,课堂授课、现场教学、实训实习等教学场景,原理结构、工作过程、业务流程、操作步骤、技术细节、安全禁忌等展示内容。

3.专家评审意见

Copyright © 2004-2018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