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6-11-10 点击数:

院属各部门:

经研究,印发《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请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015年11月16日

附件: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5〕49号)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创新创业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产教研深度融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毕业生加入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铸造精品。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院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坚持分层次分专业教学,狠抓实践环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努力提升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把解决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师资队伍、推进产教紧密结合,破解人才培养中的难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校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多方发力,汇聚合力的过程,需要寻求社会、企业的深度介入方能营造一个宽容、开放、关心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总体目标

2016年,修订完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2020年,基本建立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增加到10%。

二、主要措施

(一)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

深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是策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学院毕业生体面就业就好业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学院“以人为本,铸造精品”理念的必然选择。学院上下要全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宣传部要站在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风口,把握住宣传方向,要利用线上线下阵地宣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和学院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举措;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宣传创新创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扬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培养创客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舆情环境。

(二)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1.建立学院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学院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和市场动向等信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动员力量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培训项目,建设网络培训平台。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实时发布创业项目指南,引导学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

2.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整合学院资源,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编制创新创业专项培训计划,主动与行业协会、群团组织、企业联合开发创新创业培训项目。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学院专业评估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之中,明确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细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和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

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制订学院专业预警和退出管理办法;推进以“强化基础、突出能力、因材施教”为特点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推校地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让订单培养、学徒制、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等人才培养模式覆盖所有专业;要打通专业课程间的壁垒,积极利用和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3. 加快学院专业转型发展。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为主要路径,努力提高学院在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学院错位特色发展。学院将争取成为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试点校,继续做好中高职对接工作,科学制定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4.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务处要建立完备的学分制体系,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学习行为有机融合起来,思政部要修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各系部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每一个专业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就业办与各系要规划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教务和学工处协同修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在校或休学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制定学生创新创业经历折合学分办法;同时,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精简必修课时,增加学习挑战度高的课程,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支持慕课、微课建设,认定或引进至少一门创新创业精品资源共享课或视频公开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5.加强创新创业教材建设。教务处要组织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编写校本创新创业教育公共教材。学院鼓励各系编写多样化创业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编撰校友和当地企业家为主体的创

新创业案例,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及时更新教材,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库。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各系部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小班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鼓励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任务,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资源库,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充分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技能操作考核比例和非标准答案考试内容;鼓励系部及教师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采取综合测试、应用答辩、写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开卷考试、现场技能操作、上机操作、作品制作、以证代考、竞赛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全面检测考核,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

(五)学分和学籍管理制度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制订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办法,将学生创新技能竞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践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允许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换到适合的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至六年,允许学生申请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六)深化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1.改革科研课题和项目管理办法。改变传统的“命题式”科技立项模式,形成“企业出题、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补助”的科技立项与支持机制。推动面向工艺生产和生产线的创新验证,将科技成果评价从专业评审向产业化验证转变,从节点监控向创新、产业化、示范应用的全过程评价转变,将成果是否转化作为课题评审的标准之一。

2.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完善成果发布机制,建设学院成果转化项目库,积极推动网上成果对接常态化,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移示范机构,推动学院科技成果向创客企业转移转化。鼓励教师、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入股创办企业。鼓励校企联合,促进产学研合作,对科研成果转换显著的给予奖励。

(七)创新创业实践与基地建设

学院将加强专业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创业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建设,促进实训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切实做好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评估标准制订和评价工作。加强创新创业学生社团的管理,充分挖掘学生社团的创新创业潜质,为学生寻找创新创业项目牵线、搭桥等服务。学院将在科技类竞赛活动中嵌入创新创业竞赛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大学生技能大赛和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争取财政、工商和税务等部门的支持,充分挖掘校内场地资源,建立能够满足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服务能力、成本低、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师生众创空间、咖啡屋等创新创业平台。设立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尽快组建校内外众创空间或创业孵化基地,通过集群注册形式争取政府扶持,扶持期为3-5年,期间的物管费、卫生费、房租费、水电费补贴标准提高至60%。积极融入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为学生享有创业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综合服务提供便利。

(八)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培养。学院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担任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时适当向其倾斜,充分发挥校内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优秀学工团委干部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的作用,配足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组建创新教研室;聘请创业成功者、优秀创业校友、企业家、

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定,建立学院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优先推荐学院库教师进入省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库;建立创新创业教师轮训制度和定期考核、淘汰制度,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完善学院收益分配制度,支持教师以多种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2.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学院将根据实际情况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遵从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聘请一批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传技授课。将若干个条件较好的实训室升级改造成 “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能创新和培养人才、传授技艺等创造条件,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创造的技能创新成果的传承、推广和复制创造条件。

3.支持学院教师创新创业。组织人事处要完善学院教师在职创业、离岗创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在职创业,允许离岗创业。认可的在职创业者,应适度减轻其教学和科研工作量;离岗创业者,允许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九)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保障体系

学院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多渠道筹集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学院将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并逐年追加创新创业基金。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业教育师资培养、教材、案例编写、创新创业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创新实验室建设、创新孵化实践基地建设、创业典型宣传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相关职能部门和系部的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教务、院办、学工、团委、就业办、思政、计财和各系负责同志组成的学院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负责制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规章制度,督导检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落实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一些具体事务及协调工作,各系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成立由院内外知名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组建由院属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教师组成的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工作。

(二)政策支持。修订完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保障条件和应对措施。以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平台,争取政府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和政策优惠,鼓励学生、教师开展自主创业。

(三)强化监督。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是衡量学院办学水平和考核班子的重要指标,将纳入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进行独立评估,并将结果写入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四)经费投入。学院专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费,以支持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工作。同时,在学院就业基金的基础上,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

(五)创新工作机制。以学院为主体,联合相关创投公司及企业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联合体。商请地方政府,建立校企政三方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协调新机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协同、科学决策的新机制;探讨第三方评价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效果的新机制。

Copyright © 2004-2018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中心》版权所有